2016年7月13日,苏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“东吴文化实践团队”走访了始建于春秋时期的苏州古城墙——相门,了解了相门的历史变迁,进一步领略了苏州的古城墙文化。
本团队首先来到相门桥,远观相门巍峨绵延,桥下江水滔滔,不禁感叹人间胜地。接着团队成员绕着相门城墙走了一圈,城墙上早已绕满了爬上来的各种绿色植物,一块块青绿的砖石似乎述说着历史的沧桑,城墙上除了正门外有两个水门,巍峨的城墙倒映着护城河的清澈的水中,这是我们初步近距离见识到城墙的古朴与大气。
登上城墙,触摸着那一块块土砖,仿佛是在触摸着那一段随城墙尘封的历史,每隔几米,就会有古时战争射箭所用的50厘米左右的垛口。最高处是一座阁楼,阁楼上有座匾,匾上有字“徽相邑钩”,一开始队员们对这四个字莫衷一是,后来经询问以及网上搜索得出结论,钩指吴钩,邑即城邑,即苏州,相徽就是相互使得美好。整句话的意思是与吴钩相关的历史、人物、地方与苏州城邑相互使得更加美好。至于为什么要刻在相门城楼上,那是因为相门古称匠门是专门铸造兵器的地方,传说是干将莫邪的炼剑之地。远眺四方,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唯见护城河的江水,平江路的古镇,耦园的草木。
最后团队成员在城墙附近考察了一番,看到一些仿制的古建筑,与古城墙有一种相得益彰之感。据调查,相门城墙在宋朝初期被填塞,大约在民国23-25年重辟,解放后被拆除,又在2012年重建。因此我们眼前的相门是重建后的相门,其原样已不可考,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窥见往日盛容。
调查完毕之后,不禁想起《兰亭集序》中所写的: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通过这次调查,我们体会到了苏州古城墙特有的魅力,以及古城墙文化的内涵与价值。这样便于丰富我们的人文素养,扩展自己的眼界,提高自己对古城墙文化的认识。我们相信,这次调查可以为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一些原始的资料,同时,可以呼吁人们保护这些历史的遗迹,为苏州的古城墙保护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